本篇文章9736字,读完约24分钟
周天黎,当代中国著名的艺术家和艺术思想家、人文学者。1956年出生,原籍上海。从小在谢之光、唐云等名师的指导下,艺术基础坚实,擅长国画、书法、素描和油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留学英国,着重研究欧洲各画派的艺术风格和东西方艺术融汇。1986年《周天黎画辑》以中、英、日三国文字出版发行,并创作出被誉为20世纪中国花鸟画经典之作的《生》。1988年,周天黎被陆俨少院长亲自聘为浙江画院首批特聘画师,是当时全中国最年轻的具有画师身份的画家。
1988年
周天黎被陆俨少院长亲自聘为浙江画院首批特聘画师
出版的画集和文集有《名家手迹——周天黎早期素描作品》《走近周天黎•画集》《周天黎的艺术世界》《周天黎作品•典藏》《周天黎的精神追问》《为思而在——中国画魂周天黎》等。
2013年11月,周天黎以排名第一当选「美术报十大年度人物」 ;2016年,西泠印社出版社推出大型学术研究性画集《周天黎中国绘画艺术研究》;2018年2月,文化部《艺术市场》杂志首设艺术风云榜,周天黎获「投资价值奖」;2019年1月,周天黎艺术思想文论集《思想与艺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3年 · 杭州
第六届美术报艺术节开幕式、“美术报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美术报十大年度人物”颁奖辞:
“2013年4月,周天黎积几十年创作经验和理论探索撰写的2.6万字的《我的艺术论》公开发表。她以执着的审美主见,支持开明进步,反对保守落后,字字句句渗透着她对中国艺术发展之路运思甚深、启迪社会良知的艺术主张。在理论上,周天黎鲜明地提出新时代中国美术创新与发展的思想观点:当代中国画家要以进步文化、人文价值和文明精神去总揽全局,才能画出不朽之作。”
杭州西泠艺苑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周天黎以排名第一的位置当选美术报年度人物,为艺术界带来人文的正能量。她是一位站在当代思考前沿,具有悲天悯人情怀,敢于直面时弊,真诚表达心声的思想者;是融汇中西艺术,既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又信手拈来西方绘画的色彩及语言的艺术创新者。她极为鲜明、独具特点的纯个人化的艺术语言和她的艺术思想,在中国思想史和艺术史的天空必将照耀和温暖漫漫求索的人们。并在艺术界百舸争流的时代,成为我们最具共鸣的声音。”
浙江电视台摄制的电视专题片《孤峰顶上——周天黎的绘画艺术》
2019年6月,浙江电视台摄制的电视专题片《孤峰顶上——周天黎的绘画艺术》播出。 几百家中外媒体多次介绍过她的艺术成就和美学思想,参加过多次重要艺术展览,在美术界和文化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四十年来,她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推动中国传统绘画观念当代性转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成绩斐然,是中国美术界影响较大的代表性人物。
思想与艺术
浙江大学出版社推荐词:
当代大画家、人文学者周天黎具有独立的艺术视野和强烈的精神追求,具有放眼文化与历史整体的思想高度,本书是她的一系列见解深刻、具有启蒙意义的理论文章的合集。这些文章在精神意气上真正体现了“一扫当代芜秽之气”的艺术表达,她的学术成果拓宽和提升了当代中国画的美学境界。
从某种程度上讲,周氏的思考不仅限于艺术本体,更上升至生命与文化复兴的层面。如本书中所收录之《我的艺术论》《艺术沉思录》《中国绘画艺术创新与发展的思考》,等等,都在画坛引起了巨大的影响。书中新收录了作者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创作的《大医无彊》《生命之春——封城之后》等绘画作品,以及关于这些作品的创作感言与评述。作者的智慧亦在于此,她从美术界脱离开来,站在一个更高的文化维度上来重新反思美术界的问题,其论可谓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引人深思。
艺术与心灵的救赎
刚踏入2020庚子年,冬寒弥地,骤然出现惊涛骇浪。生物单元的新冠病毒,幽灵般的瘟疫肆虐。最糟糕的噩梦使五洲黯然,死亡如影随形。人世间的呼喊,以及相互隔膜猜忌的戈伐声中,口水乱飞,魔饕却来势汹汹,尸堆横陈,血泪斑斑,为祸之烈,令我惊悚:这不可一世的妖孽何以能来到人间肆虐横行?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宇宙观世,以哲学而论,人类其实还在童年时期。人类尚无法在自己的意识中十分完整地区分主观与客观的边界。面对不可预知的、会对人类带来沉重打击甚至毁灭的因果,人类需要常常反思、学习、改错,在一次次挫折中一步步得以成长。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文化现象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然而对人文艺术家来说,逡巡于自己的命途,有一条原则不会改变,那就是,人文艺术家有责任和义务去承担对人类命运进程中的时代思考与批判。一个艺术家如果具有宏观的历史视野与家国观念,在精神、价值观、和历史感诸方面,就会充盈丰富的人文內涵,文理密察,观天地玄黃,日月贞明,并努力变法,障百川而东之,为其艺术的高峰之路铺垫起坚实的基石。
独立苍茫 136×50cm 2020年
真正的全球性灾难如今居然变得更容易想象,宛若荒谬,却在眼前。一场场举世隔离,一场场生死别离,萧索木然,多少寄望岁月静好的人,连岁月都没有了。生命原来就是那么脆弱的东西,或许在前一刻还亲热的和你在一起,而在下一刻就突然成为永诀,阴阳相隔。但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和窒闷挣扎中的消失不该被悄无声息地忘却。上下观古今,我们似乎正好站在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风口浪尖,以往读过的书,学过的史,看过的名人名言……其重要性,可能都不及我们今天所处的事件。因为我们是至暗时刻的亲身经历者、见证者、受害者。我甚至想到了托比·奥德的著作《悬崖:生存危机与人类的未来》里的一些章节。远古洪荒时代是担忧荒野吞没原始人类,现在是野心勃勃的人类对地球不顾后果的过度开发,形成无穷之“欲”。各国政治领袖虽然多次聚会,意图解决自然生态的恶化,效果却并不显著。
我们虽然可以夸张地钦定那些世俗之事,却无法扭转滚滚行进中的沉重的历史车轮。今日世界的种种危机,实质都是思想的危机。思想某种意义上就是发现、是抗拒,是让多数人不舒服的对人性本质和生活真实的揭露。历史屡屡表明,人类在遭遇巨灾劫难或震撼性大事件时,会产生社会心理的剧烈波动。踉踉跄跄的众生劫里,我们有幸活着,但是在全球的环境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危机、病毒危机、人道危机越来越严重的凸显面前,却很难避免忧虑焦躁,以及无可奈何的惘然。面对恐惧,又当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自处?怎样去理解复杂的命题?悠悠苍天,尘埃潇潇,我们何去何从?
命运之像一一寻问 2020 96×146cm 2020年
尽管文明的进步非凡,有时,在杂芜和遮蔽中辨别微弱的真相与因果是困难的,在树木的成长,大地的低语,山川的哀鸣,海洋的咆哮,空中水气的凝聚中,那古老的恐怖并没有消失。圣人、哲学家、神学家、科学家们的警示一直存在。严峻的现实警告我们,今天的文明仍然带着中世纪病毒的遗存,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我们还有太多的陌生。蒙昧是阻碍科学和民主成为社会现实的重要原因,无知只会酬报无知,愚昧只会滋生愚昧,一个没有思想的灵魂才会选择与之同流合污。我们要提倡真实、诚实的人生哲学与社会哲学。反思、批判、警醒、往往是进步之力,可以祛谬除错,挽救世道的堕落。
人性的复杂,就是社会的复杂,人生的不幸有幸,造化的有情无情,蝴蝶效应,良莠混杂,也促使社会知性裂沟的扩大。理性和逻辑是我们在这个三教九流八仙过海、娱乐至死的世界行走时,最可肩靠的依凭。不能鼓吹人违背最基本的人性,掂量一下,尊重常识是最后的底线思维,相悖常识的人,终将受到惩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的善恶功过最终是能秤出重量的,无论如何,哪怕是智商短路,实事求是都是理当坚持的品格。许多事情,要把它放到时间的沙漏里多沉淀些日子,才能验证忠奸善恶。中国古代哲人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岁岁悔之,伯玉知非”,我们更需要的是生命的叩问,这样才会让自己看到心中哪一片被黑暗遮盖的轮廓,以文明驱动行为。
惊蛰 180×95cm 2018年
世间人恶?世间人善?世界上最难以捉摸的东西,非“人性”莫属。在你相信人性本善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出其不意的恶,让你怀疑善良;在你相信人性本恶的时候,又总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善,让你重燃希望。当内在的人性比不上外在的产品,当灵魂的高贵比不上财富的华美,当物的价值上升伴随着人的价值贬低,人与物的关系就处于颠倒状态,不知所以然。面对2020人世间的大变局,如果不从哲学和思想逻辑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就无法在危难面前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并在情感的浪漫和悲情中、在浑浊的大气雾霾里,陷入茫然而不知所措,在困厄时难以以美启真,从而去找到希望的曙光。社会如此,艺术如此,生命也如此。真正一流的艺术家,对哲学都会有深刻的思考。
高尚的文化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她表述着一个民族与国家存在的精神价值和基本文脉。如果高尚的中华文化精神在人们的心灵间萎顿,将导致心灵性的危机,动摇国人的人格基础。时任杭州国立艺院校长蔡元培借清代词人张惠言《词选序》句提出的“宏约深美”的文化艺术理念,其意涵中就包括了人文主义的重要思想指标和艺术审美观。中国传统绘画,到了清末民初时期,在颓废和迂腐中,充塞着无病呻吟、沉沉暮气、精神贫瘠之作,固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思维日趋僵化,甚至渐渐失去了美学刷新的能力。当时,推动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转型已处在历史的挑战面前,引起了蔡元培先生等有识之士的重视并提出革新向前的见解。可惜因辛亥革命之后,国粹、西化、融合三大文化学派来不及在冲撞博弈中达到合理的学术上的逻辑归化与整理,整个中国社会就步入了很大动荡的鼎革风云,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近三十年来,我多次清楚地表明我不能同意一些中国画家、美术理论家们的观点:“中国画不反映具体的社会內容,不承载具体的社会责任。”我的观点是:杰出不朽的伟大艺术一定承担着沉重的主题,倾注着心灵波涛。当艺术不再成为艺术家寻求社会意义的视觉语言,当作品不再是带着个人血脉的从心里长出的花,其情怀和境界只属于低端层次的生态,他们的手工绘画件只不过是或粗糙或精工的技法表演,无法构成为具有较高社会文化价值的艺术品。
艺评
画坛重镇
周天黎
怀有赤子之心、澎湃着艺术创作激情的周天黎,其精神家族中,有中华传统文化里的屈原、嵇康、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关汉卿、唐伯虎、李清照、陆游、徐渭、八大、石涛、曹雪芹、郑板桥、龚自珍、谭嗣同、梁启超、秋瑾、鲁迅、陈寅恪等等先贤巨擘,以及对世界一流优秀先进文化艺术思想的掌握吸收。她的绘画,灵性敏觉,创新求变,色墨相融,独具一格,在宋代绘画走到21世纪这个艰难的关节点之际,开创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她写艺论,哲理之辩,荡思八荒,坐看星云,独钓银河,启迪和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对当代美术的发展进程产生着理论性影响。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者语)
诚如2009年11月21日《美术报》刊发的《记人文艺术家周天黎》文中写道: “周天黎是当代中国画坛一位具有独特意义的人物。这不仅是指她在笔墨色彩光影等技巧上的脱俗创新、老道成熟,重要的是作为艺术家、文化学者、思想家的她,拒绝任何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世俗性枷锁,把真实生活经验的屏障打碎,迈进了情感与信念这道大门,对艺术对生存一直进行严肃而深入的思考和反省,进行独立而艰难的精神探索。她的作品正气大象、秉风骨魂,刚健柔美相映,有对历史语境、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的深层需求。在中国画的百年流变中,作为中国的艺术家,她不断追求真正的中国美学精髓,以艺术叩问时代精神。她面对当今社会,不断寻求当代文化人的责任,追求艺术家对社会进步的价值,呈现出一种孤卓立大野般的大气磅礴的文化气象。”
灵瑞之花 248*123cm 2021年
2010年5月12日香港《文汇报》刊发的《孤卓立大野》一文中指出: “周天黎系艺术个性极为鲜明的当代艺术大家。她坚守中华文化的精髓,纵横东西方美学,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者全俱。她有对其所处时代的敏感,有对当下文化及环境高出常人的认识。她站在人性和生命的高度去驾驭艺术,故她的花鸟画奇情郁勃,独树一帜,内藴筋、肉、骨、气四势,时代性、人文性、艺术性、独创性共存。笔墨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和心灵挣扎中的憬悟、哲思探求的艰难,以及一位艺术思想家良善人性的呐喊。许多中外评论家衡论她致力‘高尚之精神’,‘人之灵、花之精与天地之气浑然成了画之魂。’‘是中国文人画在新时代重要流变中影响较大的代表性人物。’在海内外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进程产生着理论性影响。”
2012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办公室致周天黎函 :“您的作品深具人文精神和思想哲理,流露高贵的情操,艺术价值传世不朽。”
紫气芳华 180*95cm 2013年
台湾《新生报》2012年4月29日刊发周天黎《艺术沉思录》时的编者按语写道: “先驱是孤独的,先驱的思想又是烛照历史前进的火炬。周天黎,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与艺术思想家之一;又是以现代学术方法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这位被誉为‘中国画魂’的大师级画家,身载悲悯情怀,以殉道者的血色心声,追寻着往圣先贤的足跡,可以说,周天黎的存在不仅是文化中国的幸运,也是文明中国的幸运。她奉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宏大文化理念,恪守良知,上下求索,深得五千年的汉语气脉和灵运,不断地精神追问中,迎着时代的八面风雨,踏浪而来。”
寒冰可燃 180*95cm 2007年
2012年10月14日《中国改革报》在《人文之光》文中评述: “她那形而上的精神价值观和自创的‘积彩色调水墨’的精湛技法,她对社会、文化、历史、现实的深度切入,横亘着厚重与激情、深沉与个性的绘画,使她的作品成为‘百年来难得的杰作,百年后可藏可传的书画。’ 周天黎对结构知觉和墨彩知觉进行了极为粗犷剽悍的革命,让人领略到一位守望精神境界的艺术天才,在指向心灵的巨大冲突时,以超现实的心灵图写,……烘托出物象的精神本质,孕育着穿越时空和历史的能量,产生出一种生命形式、体验形式与哲思形式的撼天动地的精神大展现!
面对中国历史本身的波澜壮阔,周天黎以学术良知与伦理责任俯瞰中华文化和艺术创作的前世今生。天风地气,沉钟盈耳,大思考才有大突破,周天黎的艺术和思想已成为这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刚硬记忆,她正在为中国千年画史写下独特而灿烂的一页!”
六月荷花立中庭 136*69cm 2015年
2012年10月28日,西泠艺苑举办“开启人文艺术时代——周天黎人文艺术学术讲座”。西泠印社负责人代表西泠印社致辞中论证: “周天黎的突出,还表现在她艺术表达的强度。正是她深厚的思想底蕴和人文关怀,赋予了她的画作沉郁博大的艺术气质,给予观众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她的作品,可以视作艺术家对长期以来精神苦旅的献祭、对郁积于心的苦难体验的释放。看她的画,笔墨沉郁粗放,构图险峻厚重,大量大块面的分割和几何变形,营造出一种雄奇浑厚的气韵,在看似传统的花鸟画题材中别出新境,将水墨语言的表达强度推到了新的层次。”
新华社2012年10月29日发出的新闻稿中强调 :“周天黎的艺术观点‘艺术良知担当着艺术的精神,艺术的精神体现在艺术良知——它不仅是中国美学格调的重要表征,更是中国艺术的核心和灵魂!’被多位专家高度赞誉。”
《浙江日报》在2012年10月31日的报导中指出 :“周天黎从时代审美的前沿来思考中国画的传统观念和价值,其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思维。其水、墨、线、谋篇布局都体现着传统功力和现代创新的有机结合。”
2013年5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如何真实呈现中国画巨大价值与伟大成就》文章中引述 :“对于中国画坛当前状态,香港美术家联合会名誉主席、著名画家周天黎女士,在其影响较大的美术理论著作《中国绘画艺术创新与发展的思考》中,曾这样描述:‘思想迷惘,权威飘摇,人心浮躁,诚信游离,炒作频频。’这种怪状,导致大众对中国画出现严重的认知困惑和误区。”
2013年8月号香港《镜报》月刊在《哲思后的生命冲动》专论中说 :“周天黎不止一次地阐述:‘没有哲思后的生命冲动,就没有伟大的艺术。’其高昂的审美旋律中,融入了艺术家深层的哲学思考,情感张力极为饱满,澎湃着思想的力量。对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家来说,时代的变化,社会经济、政治格局波动变迁中所产生的对人世间的悲悯情怀,势必影响其藐视世俗浮名,茕茕独立,并在艺术智慧、文化阐释力、艺术想象力和精神气质等方面凸显出相当的标高,蹈厉锋发,成就一家之言,确立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元泱之涅 180*95cm 2013年
香港美术家联合会主席王秋童表示 :“周天黎是当代中国一位杰出的人文艺术家,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凝练出超卓的笔墨。她是源于传统又大胆突破传统、风格独创的典范。开拓了中国画花鸟大写意的新语言。”
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在《周天黎的艺与境》一文中写道 :“周天黎的作品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形式世界与精神空间,她在绘画里融注了对社会、历史与人的生存、人的命运、人的灵魂、人对世界的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深思考与苦苦求索,延续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那种最可贵的精神与人性的寻觅,当然还有更多对于艺术本体的可贵探索和有益实践,以及高超的自我独创的‘积彩色调水墨’的色墨技法和新锐的审美形式,并为之筚路蓝缕,殚精竭虑,铸就了其作品人文与学术的双重价值,因而使她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思想家之一。”
尚意——荷红时节 248*123cm 2021年
老一辈的著名美术史论家、12卷本巨著《中国美术史》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杂志创办人、美术研究所名誉所长邓福星认为 :“周天黎杰出的艺术成就是客观存在、有目共睹的。她是极少数能够跳出美术界各种小圈子、各派别,站在人类艺术发展的高峰来俯视和思考中国绘画创新与发展的大艺术家,且能以独具见识、融汇中西的美学理论来相互映发自己的创作实践。她的绘画别致独造,自成一格,迥然有别于人们司空见惯的各种流行范式;她的著作《我的艺术论》、《艺术沉思录》人文艺术思想之广博与深邃,是艺术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文献,随着岁月的延伸,会逐渐呈现出对于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意义。对她的完整丈量也势将成为一门研究学问。《美术报》编者刊发该文,为我们时代人文艺术的发展推出思想理论的文本,眼光和胆识值得称赞。”
人文艺术画家
在绘画上,周天黎是一位融汇中西的创新者,同时,她又是一位充满哲学思考的艺术思想家。周天黎认为:“真正的艺术大家、大师的个体命运需要放到整个时代的变迁中去弥厉,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手艺才技,还有精神方向的选择及高度;卓越的艺术总是反映人的生命价值和人类思想的进步,使之成为社会变迁和人文脉络最可信赖的图象文献。艺术家的生命同时也是一个真善美的灵性辉耀,被自由的灵魂坚定支撑,与天道和常理同在。在这个极需要真实的时代,没有精神硬度、没有信仰者很可能藩溷在试错中的形式主义和陈旧乖劣的笔墨程式中还不明所以。”
周天黎以清醒者的傲岸正道直行,修身治学。以自己通古达今的杰出才华和世俗潮流抗衡,以中华文化人文气脉托命之志,以人文主义者独有的大悲悯与大担当,高蹈风骨,孤峭独峙,追求圣贤襟抱。她具有独立的艺术视野和强烈的精神追问,具有放眼人类文明与历史整体的思想高度及胆识,撰写了一系列见解深刻、具有启蒙意义的理论文章。已发表的艺术与人文理论著作有《中国绘画艺术创新与发展的思考》、《一个中国女画家的思想片断》、《为思而在》、《心语》、《艺术沉思录》、《凭吊梵高札记》、《我的人文求索》、《我的艺术论》等,在美术界、文化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许多专家学者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思想性贡献的重要文章之一,其学术成果与艺术成就拓宽和提升了当代中国画的美学境界。
周天黎洞悉现实和人性的黑暗,但仍希冀最超然的价值和理想,并以明澈的态度阐明了这个时代人文精神危机与艺术良知的命题。她在陈旧文化思维定式与边缘激进思想、先进人文理念三方碰撞角力的时刻,叩响着风萧萧兮般的人文反思,狷介奇遒,笑傲群伦,担纲着艺术启蒙、审美感召和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人文发展,参与了人类社会历史当代文明进程的文化建构。在善与恶、进步与逆流、光明与黑暗的永久较量中,正相契合民族复兴和精神重建的伟大使命,是当代美术界影响较大的代表性人物。
(原刊2013年12月7日《美术报》、2016年5日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邓福星2006年10月21日《美术报》
周天黎是极少数能够跳出美术界各种小圈子、各派别,站在人类艺术发展的高峰来俯视和思考中国绘画创新与发展的大艺术家,且能以独具见识、融汇中西的美学理论来相互映发自己的创作实践。她的绘画别致独造,自成一格,迥然有别于人们司空见惯的各种流行范式;她的著作《我的艺术论》、《艺术沉思录》人文艺术思想之广博与深邃,是艺术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文献,随着岁月的延伸,会逐渐呈现出对于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意义。
岁月的记忆 180*90cm 2020年
文/曹意强 2011年4月30日《美术报》
周天黎的作品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形式世界与精神空间,她在绘画里融注了对社会、历史与人的生存、人的命运、人的灵魂、人对世界的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深思考与苦苦求索,延续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那种最可贵的精神与人性的寻觅,当然还有更多对于艺术本体的可贵探索和有益实践,以及高超的自我独创的"积彩色调水墨"的色墨技法和新锐的审美形式,并为之筚路蓝缕,殚精竭虑,铸就了其作品人文与学术的双重价值,因而使她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思想家之一。
创世的梦幻 180*95cm 2008年
黄花香如故——2020之念 180*95cm 2020年
文/范景中2015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为具有强烈历史意识与文化担当的知识分子,周天黎并不满足于"游于艺"的皎皎风雅,其人格的独立与超越也绝非仅仅体现在她的艺术实践之中。她在文章中发问:"纤毫任几重,历经多少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道心微茫,苍苍莽莽,击壤不吟,南熏谁操?"这样的情怀与孤独感总让我想到蓟北楼上的陈子昂,又或是想要彻悟宇宙人生的浮士德。
中国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是以"格物诚意"为基点,渐次完成"修齐治平"的道学实践。而周天黎女士是一位立足于儒家传统,同时深具启蒙精神与现代意识,具有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大情怀的知识分子。她推崇人文精神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奠基文化,履步那些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中外文化先贤哲人,借文章上下求索,浇己块垒,有纵横之势,有沉着之情,读之常有痛快酣畅、肝胆相照、湖山跌宕意气如潮之感。她疾呼艺术家的人格重建与社会担当,坚信"人品"与"画品"之间有着无法回避的牢固关联。她敢于痛陈时弊,指出为画者"……纵然有唐髓宋骨,翰林流韵;哪怕是溢彩锦绣,声名鼎沸,风高浪急、草寇称王;这些捏塑又有怎样的力量影响和混淆着中国画的价值评判,误导着中国画的发展方向,最终的历史结论必然是几株枯树临秋风,颓势难挽,掂量起来,只是现代文化中的精神废物。"因此,在周天黎看来,风格之争只是艺术发展史中的皮相,她坚信"杰出的艺术必然来自于文化、哲思、美学、价值观及人文精神的高度契合,来自于艺术家内心的真诚表现。艺术如果失去了内在的诚实与情感,作品则流于浅薄与虚伪,犹如沙土上建高塔,清水里捞月亮,艺术意义无从谈起。"在这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石涛所说的"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也在道德价值评判的层面上获得了崭新的意义。
冬瓜可上瑶台宴 180*95cm 2021年
文/郝青松 2019年5月11日《美术报》
之所以周天黎的艺术如此特别,且富有思想和抱负,特立独行于当今中国画坛,广受推崇,主要在于她本身就是一位仰望星空的思想者。周天黎以自我孤寂而又极为顽强的精神求索,对置身于这个激变的社会文化作出了带有洞察性的前瞻思考与艺术上的激情表达,她的作品同时获得了精神和美学的赋形。
可以说,精神上,她是时代夤夜里真善美的持灯者;也是一位当今画坛不多见的,有着面对崇山峻岭、仰望星空大情怀的大艺术家;我们有理由期待,面对历史的检验,会说明周天黎的出现与高峙,是中国美术界的一种幸运!她的艺术与艺术思想也将成为中国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奠定自己的专属坐标。